明朝洪武初年,皇帝朱元璋推行新政,肅清吏治,提出“殺盡貪官”的口號,決心建立清正廉潔的王朝。不想,其家鄉(xiāng)濠州發(fā)生了以高峰、黃綱等農(nóng)民為首的暴亂。御審中,黃綱招認造反的原因是“千戶”黎洪強、張道光克扣修城勞工的糧餉,以致修城的一千多勞工餓死病死數(shù)十人。工部左侍郎韓鐸否認黃綱所說情況,向朱元璋進言,對高峰和黃綱等人嚴厲鎮(zhèn)壓。刑部尚書唐鐸稟報,根據(jù)工部營膳所所丞鄭士元揭發(fā),韓鐸上任后,伙同工部郎中丁嗣忠
鄭士元雖然得到賞賜,卻將錢財封存,以示清廉。朱元璋到其家中探望時看到鄭士元果然克勤克儉,對其更加信任。風聞秦淮河上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商人賄賂官員的“花船”,朱元璋遂帶鄭士元微服私訪。在臨河的一家酒肆,兩人遇到教書先生韓宜可。韓宜可指認一條停在碼頭上的大船,告訴朱元璋,該船就很可能是條“花船”。朱元璋為查明實情,帶鄭士元和一名護衛(wèi)軍官乘小船追上大船,對船家謊稱商人,登上該船。岸上的韓宜可看著朱元璋等人上了船,
鑒于“花船”一案是根據(jù)鄭士元通報的民間“風聞”查獲,朱元璋決定恢復風聞言事制度,在午門外設(shè)立“登聞鼓”,民間有冤情者,可直接敲登聞鼓向皇上申訴。刑部尚書唐鐸和鄭士元、韓宜可等人均表示贊同。朱元璋余興未減,還想聽聽其他“風聞”,鄭士元稟報定遠知縣朱桓在任上敲詐勒索貪贓枉法的傳聞。由于朱桓是朱元璋的侄子,文武官員聽鄭士元說完無不驚愕。韓宜可表示也曾聽說朱桓借皇親國戚之威望在民間為非作歹的傳聞。朱元璋遂